
本期運營部的薛鵬給大家分享《史記》。讀史以明智,以靜心,便如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所言,“性貴淡,情貴和,惟淡惟和,乃得其養(yǎng),茍得其養(yǎng),無物不長”。讀《史記》是一場潛心的修行,只有懷著虔誠的敬畏之心,如此循序漸進,才能體味出“華枝春滿,天心月圓”的心境。有道是書山有路“史”為徑,史海求索路漫漫。

本期書籍介紹:
《史記》,二十四史之一,最初稱為《太史公書》或《太史公記》《太史記》,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,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,作品中撰寫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,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。《史記》還被認為是一部優(yōu)秀的文學著作,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,被魯迅譽為“史家之絕唱,無韻之《離騷》”,有很高的文學價值。
《史記》是司馬遷用畢生心血所完成的文學巨作,共一百三十卷,包括十二本紀、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。“史家之絕唱,無韻之離騷。”對于晦澀的史書,或刻意貶損、或肆意涂抹,悠悠韶華眾口鑠金。高山為谷,深谷為陵,《史記》中篇章讀后記憶深刻。項羽從小形貌昳麗,才氣過人。為人也非常驕傲自信,在巨鹿之戰(zhàn)破釜沉舟擊敗秦軍。然兼聽則明,偏聽則暗,可他剛愎自用,脾氣暴躁,缺少耐心,最終失道寡助,在自刎烏江,西楚霸王自此隕落。
蘇秦出身名門,師從鬼谷想要有一番作為于是他先去了最強大的秦國想要助秦統(tǒng)一六國,他以霸道游說秦惠文王,秦惠文王覺得當時秦國的國情并不符合蘇秦的霸道主張,最終并沒有說服秦王?墒撬]有灰心他通過合縱方法起先游說燕國,并有戰(zhàn)國四公子的幫助下說服六國成為六國之相,配六國相印,權傾天下?伤步(jīng)歷過潦倒無助的時候。蘇秦下山后并沒有得到重用,他在自身找原因,為問題找方法認為是自己學藝不精,于是他不顧家人勸阻,不懼外人嘲笑頭懸梁錐刺股再苦學了三年,最終成功。雖然蘇秦被齊國刺殺,但他讓阻止強秦不敢東出函谷關,以一人之力制止百萬秦軍,可謂一怒而諸侯懼。
本書經(jīng)典語句:
1.前事不忘,后事之師。——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
2.禍不妄至,福不徒來。——《史記·龜策列傳》
3.反聽之謂聰,內(nèi)視之謂明,自勝之謂彊。——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
4.能行之者未必能言,能言之者未必能行。——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
5.顧小而忘大,后必有害;狐疑猶豫,后必有悔。——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
6.酒極則亂,樂極則悲,萬事盡然。——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
7.騏驥之跼躅,不如駑馬之安步。——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
8.君子禍至不懼,福至不喜。——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
9.決弗敢行者,百事之禍也。——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
10.聰者聽于無聲,明者見于無形。——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
來源 | 川投云鏈